3.20.2014

Syrah式的澳洲印象

Penfolds Grange 1953

Syrah/Shiraz式的澳洲印象

2011,2012連續兩次的澳洲行,仍然與高熱蒸潤的大地影像相似般地模糊倉皇。
暫不論豪飲的澳洲葡萄酒數量,那種與印象中澳洲Shiraz滑膩肥汁的澳洲式腔調也令人腦昏眼脹。
但無法否認,品飲為數不少的陳年澳洲Shiraz與Cabernet Sauvignon之後,對於新年份的品項也開始改觀。會使人貪婪地或是不動聲色地尋找酒裡更多隱藏在熱情豪爽下的細緻層面,畢竟陳年的Shiraz與Cabernet Sauvignon兩者皆有讓人驚訝的優雅風味。

難以想像是在如此炎熱高溫的地區,要能保有葡萄的酸度與優雅細節,想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因為一旦成熟過頭,就再也無法挽回。除此之外,還得抵抗世界口味潮流的誘惑。畢竟談理想容易,遇到現實關總難過。這裡印證了雖然人為的比例佔葡萄酒最少,但人的努力卻著實地表現在葡萄酒裡了。

雖然,多數的澳洲葡萄酒仍是大眾喜愛的熟美肥厚。但至少,現在我會多準備一點預算留給澳洲葡萄酒...

品酒筆記:
Penfolds Grange 1953: 
Grange系列的第三個年份,混合87% Shiraz 與13% C.S.,葡萄來自Kalimna(Barossa), Magill Estate(Adelaide), Morphett Vale(Adelaide),產量只有260箱。
邊緣已是磚紅色,中心仍深,整體看來像是80年代的酒。香氣奔放複雜,滿是杉木,森林底層,可可,香草,甘草,柑橘皮,辛香料,蕈菇等等,仍閃著紅色果漿,品飲的過程中不斷變化交替。口感細緻優雅,單寧如絲,酸度佳,餘韻綿長。現在喝已是巔峰,或許還可以維持5~6年。(2012/02)
Penfolds Grange 1976:
紅寶石酒色邊緣不見老態,中心是依舊年輕的深寶石紅。森林底層,蕈菇,動物毛皮,莓果,煙燻風味。口感圓潤濃郁飽滿,酸度佳,單寧細緻架構十足,尾韻中等。快爬向巔峰的好酒,陳年潛力至少還有15年。應該是分數高的好酒,一如陳年的波爾多,只是稍欠個性。89%Shiraz,11%C.S.(2012/02)
Penfolds Grange 1977:
酒色透亮健康,香氣奔放,森林底層,蕈菇,動物毛皮,可可,杉木,煙燻燒烤風味。口感圓潤層次複雜分明,酸度佳,先會感受單寧的骨架但同時保有絲絨感。尾韻中等,這幾年內須飲用。91%Shiraz,9%C.S(2012/02)
Penfolds Bin 389 Cabernet Shiraz 1966:
杉木,可可,森林底層,甘草等香氣,單寧細緻,口感均衡。香氣與口感交融合協,再喝個兩三年也沒有問題。(2012/02)
Penfolds Bin 389 Cabernet Shiraz 1976:
相對於1966年份,仍有紅色莓果風味,杉木,梅子蜜餞,甘草等。酸度十足,單寧架構仍足卻十分優雅,餘韻中等。5~8年間仍是巔峰期。(2012/02)
Penfolds Bin 60A Kalimna Shiraz Coonawarra C.S. 1962:
仍是漂亮的紅寶石色,可可,杉木,些許皮毛,煙燻,森林底層香氣。單寧細緻但尾韻仍顯架構,酸度佳,口感平衡,餘味悠長。(2012/02)
Penfolds Bin 28 Shiraz 1978:
成熟巔峰狀態,蜜餞,香草,辛香料,黑色莓果,甘草等風味。口感寬廣圓順,尾韻中等,如果盲飲的話,或許會猜波爾多的Margaux產區,也無法理解這瓶是以Shiraz為主。(2011/04)
Tyrrell's Vat 9 Shiraz 1995:
芒果花,薄荷,甘草,香草,黑色蜜餞等成熟香味。酸度高,口感柔順,單寧如絲,只是尾韻稍短。(2011/04)
Mount Pleasant Philip 1991:
辛香料,甘草,李子,蜜餞,黑色莓果等。酸度中等,架構強,單寧仍在,尾韻足,稍欠平衡。(2011/04)

Penfolds Grand Tasting Penfolds Grand Tasting
201202231D0434 201104011D0436
Mount Pleasant 1991 Philip 201103291D0836

12.27.2013

Maison Lameloise

201205071D0410

偏僻的古典滋味

在距離法國著名葡萄酒產區布根地(Bourgogne)首府第戎(Dijon)西南方不到50公里的的Chagny小村裡,村子正中間的廣場邊有一棟不起眼的米灰色建築物,身兼旅館與餐廳的Lameloise便隱身於此。旅館只有簡單的16間套房,最便宜的雙人房一晚大約135歐元,房間陳設雖然簡單典雅,卻都有四星的水準。如果不想住在太觀光的博恩(Beaune),或是想要繼續往南邊的薄酒萊(Beaujolais)與隆河地區(Rhone)遊玩,那麼Chagny倒是一個不錯的寧靜中繼點。
Lameloise歷經三代也成名頗久,但是經歷有點複雜,簡言之如下,
1921年第一代Pierre和Denise Lameloise在現今的位置開了旅館兼餐廳L'Hotel du Commerce,並在1931年就拿下了米其林兩星(不過隔年又剩下一星)。1944年,第一代的兒子Jean Lameloise正式接掌旅館,接著在1952年重新取得米其林一星。
1960年,Jean和Simone夫婦將旅館重新整修,同時更名為Lameloise。1971年換上第三代年輕的Jacques Lameloise經營,1974重新獲得米其林兩星,並於1979年獲得三星,該年Jacques才32歲,是米其林指南上最年輕的三星主廚。2005年剩下兩星,2007年重新拿回三星。
2008年。後繼無人的Lameloise家族聘請36歲年輕的主廚Eric Pras掌廚,2009年第三代年邁的Jacques正式退休。
餐廳迂迴地分成數個不同用餐空間,雖然沒有富麗堂皇的氣派挑高大廳,卻也佈置得宜,小巧古典舒適,一如菜色。

201205071D0437
菜色都是集傳統技術與現代精緻擺盤之大成,精選食材,精練的醬汁,均衡的架構與味道層次。

201205071D0465
恰如其分的熟度,發亮的醬汁,協調的風味。

201205071D0474
與甜點一樣重要的乳酪盤則精選多數在地酪農的自製乳酪,當然布根地(Bourgogne)地區最著名的Epoisse乳酪一定不會缺席。
甜點中規中矩沒有太大的驚喜也無小缺失,酒單以布根地為主,又以伯恩丘(Côte de Beaune)居多。可能生意相當好,所以老年份的庫存不多,價格也沒有太討喜,不過侍酒師建議的品項頗佳,可以放心交代。因為地楚偏遠,菜單價格十分親民無負擔。最後附近沒有太方便的大眾交通,建議自行駕車前往。

Maison Lameloise ***
36, Place d'Armes, 71150 Chagny-en-bourgogne, France
+33 3 85 87 65 65


11.15.2013

La Tour d'Argent

201305091D0127

在巴黎待了1000個日子裡,銀塔從來不是在必吃的口袋名單中
所以看著他從三星一路慢慢跌落倒今日的一星,並沒有太大的感傷。
也許正因為沒有多少期待,嚐起來令人格外驚喜(要點對的菜色)。
不過確定的是,除了經典菜色之外,整體菜餚水準就是名符其實一星。
銀塔的歷史網路上很多,這裡不贅言了。
簡言之就是一間活歷史餐廳,從一樓大廳穿過填滿銀塔金花圖騰的暗紅色底地毯,經典巴洛克風格的接待大廳。接著搭乘滑動不太順暢的老式電梯直達頂層,彷彿穿越四百多年的陰鬱歷史情感,最後映入眼簾的是有贖罪性質的聖母院景觀(不得不承認在巴黎除了巴黎鐵塔之外還能有哪間餐廳擁有如此巴黎貴族風味的窗景)。

厚重象牙白色的餐桌布上幾乎所有能見到的器皿與餐具都有不可侵犯近乎神聖的銀塔標誌,玻璃酒杯銀製水杯刀叉餐盤一直到水晶鴨子桌飾。也許如此才能讓顧客稍微忽略已經陳舊開始鬆動的桌椅與地板。
點菜後送來的酒單也會讓人眼睛一亮,超過10公分厚度的頁數以及高達1萬5千種的品項選擇。想要在主菜上桌前完整看完一整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如果想要順利在用餐中品飲合適的葡萄酒,那麼請盡量麻煩侍酒師。才不會和我一樣,花了20分鐘才看到布根地(Bourgogne)的Chambolle-Musigny村莊,所以後半部精采的夜丘Côte de Nuits完全沒翻到,更遑論法國其他像是波爾多(Bordeaux)隆河(Rhone)羅亞爾河(Loire)等其他重要產區了。

La Tour d'Argent
Foie gras d'oie des Trois Empereurs, brioche au beurre sale
前菜:著名的三皇鵝肝(單點)
因為有三位不同國家的國王都品嚐過此道而得名,許多整付去筋膜的完整鵝肝混合黑松露後填入傳統的白瓷盅烹調,上菜時也是傳統的桌邊服務,使用兩隻大銀湯匙舀出裝盤。搭配經典的兩種水果露,並附上烤的溫熱香脆的鹹奶油布里歐麵包。鵝肝質地細緻滑膩,香料調味熟度幾乎無懈可擊!要挑剔的話大概就是太多脂肪與膽固醇下肚後慢慢出現的罪惡感了!

La Tour d'Argent
Caneton Tour d'Argent, pommes soufflees
銀塔經典血鴨
別看黑嘛嘛的一團,味道與熟度都接近完美。以鴨血勾出稠度的經典醬汁裡有濃郁的印亞香料風味,對法國人而言,或許帶有神秘的異國風情。但是對於台灣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有點像是五香陳皮口味的豬血糕。難得的是醬汁溫度控制極佳(用血勾芡的醬汁如果溫度太高會整團開花散掉),如調溫巧克力閃著亮麗光芒。配菜是再簡單不過卻相當耗手工與時間的油炸馬鈴薯泡芙,簡單地馬鈴薯切片後依序放入不同油溫油炸,讓馬鈴薯片有如氣球般膨脹起來。看似體積龐大的馬鈴薯氣球其實裡面都是空氣,吃的是一種巧趣,也能再次減低熱量過多的疑慮。因為兩人才能點一隻完整的血鴨,當你食畢鴨胸後還在懷疑鴨腿跑哪去時,另一道炒鴨腿正巧上桌。

 201305091D0149
擁有巴黎聖母院絕佳視野的邊桌(當然必須付出相對的代價)。

最後的甜點還是得選經典中的經典,舒芙雷(Souffle),熟度與風味皆道地無需挑剔。而其他的甜點印象無論是味道還是影像都隨著塞納河,流逝在奢華的窗景裡了。
餐後會附上一張有鴨子流水編號的紀念卡片,因為光榮就義的鴨子與前面一百多萬隻的前輩一樣沒能有自己的名子,只有編號。我們可以不用是王宮貴族政要,也不必是影劇明星或是上市公司老闆,花費百年來相同的價值,也能同等享受到巴黎最經典的景緻與佳餚,這絕對是銀塔能給予屬於濃厚法式風情的"大"確幸!

201305091D0169

La Tour d'Argent *
15 Quai de la Tournelle  75005 Paris
+33 1 43 54 23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