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007

是藍帶還是爛帶?

cordonbleu06

是藍帶還是爛帶?


其實想寫這篇挺久了,只是俗事羈絆,又自己懶得緊而一再耽擱...

君不見在各大媒體常常出現的"藍帶廚藝學校"或是"藍帶"二字,又餐廳宣傳、飯店促銷,食品廣告等等。但最後的結論往往貶多於褒,使得目前這塊百年招牌似乎有點黯淡,而消費者也有被欺騙的疑慮。所以小弟不才,不是為了替自己本身同樣是藍帶人辯護或是再度落井下石,只想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為大家澄清幾件事。

首先,何謂"藍帶"(Le Cordon Bleu)?
相傳是十六世紀法國國王亨利三世所設立的騎士勳章,勳章上配有藍色絲緞而稱為"藍帶",又被授與這些勳章的騎士們也多是美食家,久而久之,和美食相關的廚師、料理等也都被冠上"藍帶"。所以我們不難看見有類似"藍帶豬排"菜名出現。至於"藍帶廚藝學校"(Academie d'art culinaire de Paris)則是正式創立於1895年在法國巴黎,校徽的款式則承襲了藍帶勳章,經過百年來的拓展,目前在十五個國家總共有二十多間分校,每年培育超過一萬個學生。

所以,第一個問題來了,既然全世界有二十多間分校,雖然說教學課程內容一致,可是肚臍眼想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在其他國家的分校怎麼可能全部都用從法國進口的食材勒?又駐派的法國師傅也通常只有一個,有再怎麼規劃完善的教學流程內容也不可能全世界都相同,可是,即使你念的是巴黎藍帶,那裡教學陣容堅強,食材原汁原味,但如果你不懂法文,或許你可以在初級、中級班靠著同步英譯了解,可到了高級課程,對不起,chef一樣說著他的母語法文,而旁邊已經沒有同步英譯,再不懂法文的你,到底能吸收多少課程內容哩?這時還不如在其他國家用當地母語教學內容的課程。

藍帶我們一般稱為"學校",可是嚴格說來其實有點像是台北南陽街的補習班或是公私立大學的推廣進修部,畢竟藍帶創校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廣"法國廚藝,巴黎藍帶不用經過任何語言考試,也沒有年齡限制更沒有國籍區別。而經過百年來的經驗累積,使其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有著驚人效率。即使你從未拿過刀鏟甚至從未進過廚房,在正常的標準三個階段學期後也能成為一個可以獨立作業的法式料理執行者。

在此稱之"執行者"而不稱"廚師"是因為筆者對"廚師"有更多更高的期待與標準。剛從學校結業的學生即使已經有獨立出菜的能力,可是"廚師"指的是要在餐廳的廚房團體工作,和對食材的熟稔、飲食衛生的嚴苛等等...和聽完教學課程後再進實作教室去重現依次菜餚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這些疑慮有可能會在學校接著安排的三個月餐廳實習後解除,如果你只是個興趣愛好者,這三個月的餐廳實習對你可能只是個難忘的經歷,可是如果你將來要成為一個"廚師",那麼這三個月不但重要,而且只是個開始...

cordonbleu04
巴黎藍帶實作教室一景

那麼為什麼餐廳實習結束的"才有可能"成為一位"廚師",而且只是有"可能",因為餐廳本來就有好有壞有大有小。到米其林三星餐廳實習,聽起來很驚人,履歷上面也好看,可是仔細想想,米其林三星餐廳的規模或是體制,一個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實習生到底能在廚房裡面擔任什麼樣的職位?熟度區?食材都是最頂極的,價格也高,萬一失敗了這成本誰承擔,不會失敗,拜託,你以為每種雞、鴨、魚、牛肉的方法都像炒高麗菜一樣,熟透就好嗎!生肉區?裡面熟手一小時可以片二十條魚,你這個小實習生一小時能片幾尾?所以你還能有幾種位置可以站?有三個月到底多久,裡面正職廚師不外數年甚至十幾年經驗,這三個月工作天數都沒這些人休假天數多!
然而小一點的餐廳呢?或許名氣沒有比米其林三星響亮,可是廚房規模稍小,人數通常也不多,在這裡或許相對的反而學的比較多,在下知道好多例子都是在小一點的餐廳實習三個月後得到肯定又繼續留下來工作一陣子的情形。當然,在大餐廳實習表現認真令人刮目相看的也是有,由此可知,其付出的努力得更加倍才行哩。

cordonbleu01
實作課後chef評分

所以即使一個餐廳實習結束的藍帶人都可能無法成為"廚師",那麼我們又怎麼能苛求連實習都沒完成的藍帶人呢?這就像是師範大學畢業的學生不見得每個都會把老師當成一生的志業,況且老師也分好壞,而台大美術系畢業的同學也不見得最後都能成為傑出的藝術家是依樣的(雖然台大沒有美術系)。然而還有更惡劣的情形,就是藍帶除了正規課程外還有其他一天至數天的短期課程,有些人就利用這數天的進修課程卻對外宣稱自己也是合格藍帶人,邏輯上沒有錯,可是差別有多大我想各位應該知道。

cordonbleu05
中級班大戲:國際自助餐

最後總歸一句老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想各位以後見到藍帶這塊招牌,可以平常心看之,而手藝如何,得吃過才知道。另外奉勸即將或是有計畫想去藍帶朝聖的未來藍帶人,想清楚,藍帶只是基本,結業算是武藝學成,但任督二脈卻未通,藍帶不會教你如何打通更不會幫你打通,要通任督得經過巨大的歷練(痛苦),如果決定了,那在此祝福各位 Bonne chance et bon courage!
而諸位學成歸國的藍帶人更得繼續燃燒你們對法式料理或是甜點的熱情,畢竟法式料理在台灣還算是個貧脊的未開發地,如果沒人持續耕耘澆灌,那開花結果的那天看來遙遙無期呵...不然,花了不小一筆的學費,付出了不少時間精力,最後你(妳)會如何回答,當被別人問起:
"你念的是藍帶還是爛帶?"

cordonbleu03
校外著名主廚示範課程


相關閱讀
  • 藍帶歧視症by大米

  • 謝忠道先生的百年藝術的傳承-藍帶廚藝學校專訪
  • 11.04.2006

    當名象超越實質



    在台灣...
    真的有很多誇大不實的廣告...

    如果對法國餐飲界有點常識的人應該都知道巴黎著名的Hôtel Plaza Athénée裡其實有兩家餐廳,一家是真正頂級的米其林三星餐廳Alain Ducasse au Plaza Athénée,而另外一家同樣在旅館裡叫做Le Relais Plaza,連米其林一星都沒有。
    目前掌管Alain Ducasse au Plaza Athénée的主廚為Christophe Moret,又Le Relais Plaza的主廚才是Philippe Marc。這兩家餐廳的等級差別就像是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裡的巴黎1930廳和巴賽麗廳的分別是一樣地。

    "在大家引領期盼國際名廚Alain Ducasse來台之際,他的大弟子Chef Philippe Marc將先行一步來到台灣"

    如此說來,原來Alain Ducasse的大弟子都會被派到連米其林星星都沒有的餐廳去"磨練",然後再慢慢地調回高檔餐廳囉?接著那麼現在的Alain Ducasse au Plaza Athénée主廚Christophe Moret不知是Alaine Ducasse的幾大弟子?可以那麼快地從蒙地卡羅的另外一家米其林三星Louis XV調回巴黎?

    "聘請他擔任巴黎頂級飯店Hôtel Plaza Athénée A.DUCASSE餐廳的行政主廚,為這間頂級餐廳掌舵"

    這裡的"頂級餐廳"不知道到底指的是哪家哩??
    第一家的菜單200歐元起跳,後者則從45歐元開始...這個頂級...是後者還是前者?

    台灣人為什麼要欺騙台灣人??
    難道消費者的眼睛都是白內障...還是青光眼...

    當名象超越了實質,像是被搓破的氣球,散落了一地的碎皮...很尷尬...


    註:圖片擷取自http://www.landistpe.com.tw/,著作權為其所有。

    9.29.2006

    La persistance

    vitoria

    La persistance / 堅持

    朋友兩年前開了家規模不大的咖啡館,只賣咖啡和下午茶,生意一直分常穩定,沒有大好但也沒有大壞。
    直到最近這幾個月,不知是政治局面動盪反應了經濟的不穩定,業績進入冰河期。

    有店租壓力的朋友只好開始想辦法"開源節流"。
    "開源",原本只有提供下午茶和咖啡飲料的模式看來無法再提升客源,於是開始試賣商業午餐。可憐的小咖啡館既沒有專業的廚房設備更無多餘空間來放這些設備,所以還能提供哪些"商業午餐"?用舌頭想也不難得到答案..."調理包"。雖然說目前各大調理包廠商的成品已經相當精緻多元化,可是對不起,調理包就是調理包,即便有七七四十九種不同口味的調理包(咖哩飯、紅燒牛肉、黑胡椒牛柳...),它還是調理包。如果要形容的比較怪力亂神些,那就是調理包食物已經沒有靈魂了,而食物的靈魂就是鮮度。
    但矛盾可悲的結果總是存在,試賣的結果竟然不差,我們幾個廚師朋友雖然一直大力反對可是卻也沒有比"收入"這種強而有力的正當理由來駁斥。說一句真心話,調理包的味道真的不差,只是,如果你以前一直沒嚐過調理包,你還是會叱之以鼻,相對的,如果你之前吃的一直是調理包,那麼朋友挑的調理包一定比之前嚐過的還要好。

    接著是"節流",說簡單其實也不簡單。一家咖啡館最大的支出除了水電、人事費用之外,最大的開銷就是咖啡豆。人事原本就已經非常精簡到了快忙不過來的情況,只能作罷,那能開刀的當然只剩"咖啡豆"了。咖啡豆要如何再精簡成本呀?很間單,用"更便宜"的豆子!原本的L牌咖啡豆一磅要兩百元,新的K牌豆卻只要一百元,以每個月四十磅平均來算,一個月可以省下至少四張大張新台幣,那一年下來就有不小一筆哩。
    那麼品質會一樣好嗎?理論上當然不會,可是大多數的人都喜歡加糖加奶泡或是加水的美式咖啡時,理論上就很奇蹟的好像不是那麼容易成立。不過當然會有例外,單點一杯double的espresso,好壞立見真章,又或者是老熟客,味覺靈敏度稍微好一些些的顧客,都會發現!但是真的對不起,這些只是佔總客源不到15%強。為了表達個人的堅持,自己掏腰包買了不錯的豆子寄放在朋友店裡,免除被爛豆毒害的命運。
    當我們站在消費者立場時,會覺得這家店實在可惡,沒有堅持自己的格調,可是當你站在老闆的立場想時,尤其又是面對存亡之秋的臨危之際,你會如何?我們也了解此般困境,只是,個人認為,在困難的環境下,有你自己的堅持,這樣才會有堅持的顧客,如果當一家小咖啡店的最基本--咖啡豆都淪陷的時候,試問還會有其他什麼樣的堅持,既然沒了堅持,怎麼還會有顧客對你的堅持。
    或許您正巧也有一家咖啡小館或是小餐廳甚至是中小企業上市公司,在這個紛亂的氛圍下,身為經營者的您,能有多少堅持??

    無論如何,下次去朋友的咖啡館之前,我會先吃一碗路邊的乾拌麵再去喝--自己買的咖啡。


    la photo:藝術是對美感的堅持,那麼餐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