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2005

Bib Gourmand

bibgourmand"Bib Gourmand"
repas soigne a prix moderes de 23 a 31 euros environ
good food at moderate prices from 23 to 31 euros approximately

"米其林寶寶"--味美價格實惠的餐廳

有朋自故鄉來,既入美食之都,怎能空著肚子而回!
只是原本如果沒有太多預算或是提前訂位吃有星星的餐廳,豈不有遺珠之憾...
那這時就要找米其林寶寶啦!!!

雖然餐廳空間可能有點小;裝潢可能不會太豪華;餐具或許不會太高檔;擺盤大概不會太講究...
可是食物一定用料實在、美味道地...
最重要的是...
套餐不會超過31歐元(前菜、主菜、甜點)!

是挑嘴巴黎市民的最愛...
所以還是請即早訂位...

那夜五人分攤一紅一白的酒錢後也才四十多歐元...絕對的物超所值!

beurrenoisette05 豬肉皮捲

烤羊膝佐葡萄醬汁

輕烤乳酪內餡肉泥

beurrenoisette02 米布蕾和烤糖漬鳳梨佐香草冰淇淋

烤香蕉佐巧克力幕絲


該日的主菜還有小牛臉頰肉和烤雞不過有些太暗實在拍不清楚,
搭配的酒是
Chateau Chenaie 2000 Faugeres
Louis Jadot 1998 Meursault

Berurre Noisette
68 rue Vasco de Gama 75015 Paris
01.48.56.82.49

4.17.2005

Le gout d'Italia

risotto

義大利的記憶

對義大利的記憶始於歸來一個月後的這盤牛肝菌燉飯搭油封鴨胸菲力。

乾燥的牛肝菌是Toscana地區的特產,物美價廉,高雅細膩的香氣使人手不停箸。

至於parmigiano reggiano更是義大利乾乳酪經典(或是全世界?!),乾漬水果、鳳梨、乾核果的香氣在磨成粗屑後不斷湧出,這就不枉老遠從義大利扛了一公斤回來的辛勞。撒在剛離火的risotto上,入口時半融半化,或削些大片,又緊密又似沙狀的口感...

歸程的行李有點過重,所以risotto所使用的基本圓米只帶了半公斤,煮到彈牙程度的risotto相對於牛肝菌纖嫩的口感,拉出巨大的差距...

飯後啜飲一小杯葡萄蒸餾酒grappa...

甜點更簡單不過呵...乾淨新鮮的草莓,加些塊狀的parmigiano reggiano,滴上幾滴陳年的balsamico Tradizionale...

此刻身處的不是別處,就是米開朗基羅畫筆下的天堂!!!

risotto 兩人份

材料:
-圓米(arborio)約160-200公克
-半個洋蔥切細碎
-奶油
-雞湯適量(約700公撮)
-parmigiano reggiano(或parmesan)依個人喜好
-綠色香菜依個人喜好

做法:

洋蔥切細用奶油炒至軟,接著加入圓米拌炒均勻後加入雞湯至淹過米即可,接著一直攪拌,沸騰後轉小火,持續攪拌最好不要停,濃稠狀快攪不動時在加入適量的雞湯,持續攪拌,濃稠後再加入湯汁,重複做此步驟直至米達到喜好的熟度,通常在第一次加入湯汁後的第一次沸騰算起約14-16分鐘即可達彈牙的程度,離火前加入parmigiano reggiano粉即可。好後如想保持原來熟度請換鍋或隨即盛盤。

N.B.雞湯可換成自己喜好的湯汁,如蔬菜湯、番紅花湯、海鮮湯等...。圓米切記不能洗,否則煮出的risotto無法濃稠。

搭配的酒當然也是義大利抱回來的
Poggiolino 1966 chianti classico

酒色邊緣接近透明,接著是橘紅跟赭紅,中心的顏色似乎顯得相當健康,對於這瓶接近四十年的老酒而言。

香氣有溼木、蕈類、花香、充滿秋天的氣息,一閃即逝的紅色果實,
搖杯後帶點動物皮毛、巧克力。

口感堅硬,稍嫌單薄,尾部似乎還帶著明顯的單寧(或許是因為口感單薄,所以單寧較為凸顯些),單寧略嫌粗獷,酸度紮實,入喉的酒精感還有。很難想像此酒剛裝瓶時會不會像跟鐵棒樣難以入喉。

4.03.2005

是底心的鄉愁還是肚中肥蟲的吶喊

pientan

有時候就是突然想來碗滷肉飯、炸醬麵、排骨便當或是一塊臭豆腐。

即使剛吃完油封鵝肝、嫩煎干貝佐松露或是魚子醬撒鹽花。

久而久之,就分不清楚,是你底心的鄉愁,還是舌頭味覺記憶的反現,抑或只是長年盤據在肚中的那隻肥蟲(還是蛔蟲?)的吶喊作亂?

可是鄉愁為什麼會反映在食物的記憶上?說穿了人類在身心成長的過程中是一種"根莖狀態",像是植物從放射狀的根部汲取土壤中的養分,根部不會只有一根獨大,而是細密的、廣泛的眾多樹根同時吸收不同地方的養料。食物也是其中一個主軸,母親祖母的烹調,似乎總是大多數人最窩心的美食記憶;生長土地的道地小吃,則完全反映對土地能量的回饋,或許還摻雜了些時間的催化因子。

而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再吃一次!
難以捉摸、無法預料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一次如果能解決,卻也沒能把握下一次哪時又會發生。

更可笑的是,在吃後,竟然能產生滿足感,一種類似幸福範疇的東西。而最可怕的是,當再次品嚐的那一煞挪,突然發現味道不對,這時活像遭五雷轟頂,那聚積的奢望和等待被雷擊高電伏瞬間蒸發,在髮尖冒出一陣青煙。拭淨嘴角的饞屑,拍拍屁股走人,腦中邊想或許往後只能夢中相見。

所以,這到底是底心的鄉愁呼喚還是肚中饞蟲的吶喊,聰明的你(妳)是否能給點意見?

N.B 沒有魯肉飯排骨便當的照片,那幾日在義大利喝的好咖啡拿出來充數。填壓後沖煮出30cc的espresso,幾乎一大半是新鮮la crema的赭色,不幸的在巴黎我還沒見過...

N.B2:找到一張嘉義噴水火雞肉販的雞片肉便當,還加了兩塊豬皮凍,這種照片對於不在國內的人實在不能多看,不然潰堤的不只是思鄉的淚水,更有滿肚的胃酸。
c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