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2008

真.簡.樸.美

200808091D1380

有一陣子沒寫所謂的飲食記錄或是餐廳評價了。
原因很多,第一目前現下太多人寫了,只消一台平價數位相機(甚至是隨身的手機)就可以拍些不錯的照片(雖然有大量的失焦模糊、曝光不足或過度),可是"有圖有真相",加上反正味覺是絕對的主觀論述(後面再加個不負責評論即可模糊所有界線),圖片後面總是“我覺得這個太鹹”、“我認為這道菜不好吃”便可完成一篇食記。
言語再辛辣點的或許會加上“是個超級大地雷”或是“老闆根本就是在騙錢”以加深廣大網眾的集體潛意識,正所謂三人成虎,遑論背後的動機、當時用餐的心情、或是許許多多的不可抗力因素所影響的這一餐!

或許一百個人有九十八個說這家餐廳不好,可是沒親身體驗過怎麼知道有多麼不好。又既然不好怎麼能繼續維持那麼下去。而當時用餐者的心情是否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有沒有可能是剛失戀或是當天獲得公司加薪影響心理情緒。還是少之又少的白目明明不能吃辣卻點了麻辣鍋來自虐一番,最後嚷著下次絕不進這家黑店,更有吃素多年卻還是跟同學約在牛排館聚餐,接著一直覺得隔壁位子上的肋眼牛排好不腥羶......各位不要以為這些是為了博君一笑純屬捏造,這些都是活生生血淋淋的命案現場。

其二是如何能敲幾個按鍵就擋了或是順了別人的財路,你可以口耳告訴親朋好友你的感受,但是一但文字藉由網路媒體發散開來,何苦去左右那麼多不相識的群眾呢?

所以最後大概只剩“隱惡揚善”一途哩。
(還需要解釋嗎?就是糟糕的不說,以免浪費篇幅口舌;而好的小小說一些,也不能說太好,不然會被打槍,或是造成生意太好結果品質下降最後還是砸到自己的腳)

一直說要去吃J-Ping,說著說著竟然晃過五年,今日終能成行。
晚餐連開胃菜和甜點總共八道,沒有華麗的裝飾跟擺盤,求的是食材本身的原味、口味的協調,做功用心,食畢毫無負擔。
鹽漬鱈魚都不假他手,韃靼牛肉細緻,伴著西西里手工冷榨橄欖油入口滑嫩清香;細麵、燉飯彈口(是中心有熟卻仍然彈牙的這種標準,不是沒熟的麵心或是米心嚼出砂礫口感的阻口,更不是熟透的爛口)更用上36個月的陳年Parmigiano,濃郁芬芳。主菜自然豬鮮嫩多汁香甜,烤蔬菜爽口。起司盤有自製的風乾水果,吃的出濃縮的果香,讓人驚喜,甜點提拉在小蝸牛已品嚐過數次,用料實在不在話下。酒單也好,經濟實惠。

義大利菜吃的是簡單樸實美味,除此之外,我還在J-Ping吃到真誠,不知您是否也嚐到了呢?


200808091D1390 200808091D1393

200808091D1397 200808091D1405

200808091D1399 200808091D1408

200808091D1417 200808091D1421

J-Ping:台中市西區中興街122巷4號
(另有c/p值很高的平價小蝸牛)

5.29.2008

驚魂記

A CUT steakhouse

今天不是要談電影的驚魂記,我跟西區考克(那個時候應該沒有東區粉圓)也不熟。
所以上面照片裡鮮紅的牛排也沒有要隱喻著名的淋浴場景中流了滿地的"朱古力",
更沒有要探討美食與精神疾病的關係。

只是上一個工作所發生的事仍讓我餘悸猶存。
回台灣後一年半,待過北台灣法國菜第一把交椅的旗艦餐廳,也接過創意起家的複合式餐飲,甚至回到道地的法國鄉村料理,最後抱著理想和期望加入那個高級傳統菜餐廳。
我以為我已經對台灣西餐飲食的業界現實免疫了,可是事實上沒有,反而被嚇的更嚴重,不但信心跟熱情幾乎要被摧毀殆盡,還一度的認為台灣西餐已經走到死胡同的悲觀絕境。
因為業績的壓力,在“控制成本”的高牙大蠹下,各種魚目混珠偷工減料或是人工化學香料添加劑增味的方法及手段通通出籠,然後對外宣稱此乃七七四十九天古法熬製的醬汁,對內則是以“這就是台灣人愛的味道”進行洗腦催眠。所以,湯汁醬料顏色不夠就加染色劑呀,少了雞高湯味就加雞粉或是濃縮雞高湯呀,牛湯味道不足就加牛晶粉呀,膠質不夠就加吉力T粉呀,魚湯不夠鮮甜當然得加柴魚粉或是海鮮粉,洋蔥湯連洋蔥都不用切啦,買現成的輝煌洋蔥絲加高湯煮就大功告成哩!

突然間,廚師好像不是廚師,倒像個化學工程師,鎮日穿梭在粉、劑之間,那種對食物的尊重消失了,那種對於味道的崇敬也死亡了。以這種心態對待從手中完成的菜餚,那又會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消費者呢?又是用怎樣的想法來看待料理這樣一件近乎神聖的事?不管是人也好或是料理也好甚至是一個企業也好,如果沒有誠心誠意或是正直的態度,這樣能持續多久呢?

La photo:台灣人愛的牛排館是目前筆者療傷的地方,說也奇怪,這裡倒是沒有上述那些狗屁倒灶的情形,原來飲食界也是有好人的。
N.B:西區考克是希區考克

3.20.2008

有困難是幸福的

Coffee Sweet

"有困難是幸福的!"

這是大學時期一個教授常掛在嘴邊的話。
每每在大家做作品遇到瓶頸時,他總會微笑的吐出這句話來。
那時候的身分是伸手族學生,根本體會不來,畢業後快十年的時間,才逐漸體認到這簡單語句中的道理。

常去的兩家咖啡廳,老闆苦心經營,在這個星巴客和85度C崢嶸的場景裡。
兩位老闆仍堅持親自現磨、現煮咖啡,甚至連烘咖啡豆也是自己一手包辦。
其實一杯咖啡的利潤能有多少,不難算的出來,可是當你喝到一杯咖啡是由同一個人親自從生豆的挑選、採買、烘培、研磨到沖煮全程不假他手時,這杯咖啡其中蘊含的能量有多大!而不是只經由一個機械式按鍵所引發全自動運作出來的35CC黑水,加上機器打出來有點像是洗衣精泡沫的牛奶。

這當中更遑論兩家咖啡館對咖啡的理想、堅持與熱情,咖啡豆的挑選,烘培的深淺、方式;研磨的粗細;沖煮的時間,機器的壓力、溫度等等。基於對自己理念的堅持,沒有提供俗氣的調理包簡餐,更沒有氾濫的英式鬆餅伴著一大坨廉價鮮奶油,甚至怕對於咖啡原本味道的失焦而不提供糖和奶精。但即使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勞心和努力,在這個M型化的洪流中,仍得持續孜孜矻矻地小心經營。

可是我在他們臉上能看到幸福,當喝著他們完成的咖啡,我常常感動地說不出話來。明亮地、純淨的莓果酸;帶著些微地蜂蜜、香料、花香或許榛果風味的層次口感。咖啡在他們手中不只是一種加糖加奶精的消費性飲料,而是類似葡萄酒般的文化,有土地特性,分季節氣候、年份,也講究莊園和比賽名豆。他們藉由咖啡所傳達的熱情以及理想都在這杯咖啡裡了。

有困難是幸福的,
有夢想是內心的財富,
而有堅持,那是一種對自我的挑戰。
(在此和十大窮忙行業之首的餐飲服務業共勉!!)

lacrema

上圖:Coffee Sweet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33巷20弄3號1樓
下圖:La Crema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280巷45號
補充:Caffè Remus旅沐咖啡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23巷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