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2005

臺灣甜蜜蜜

apresmidi

初冬,回台灣度小月。
某日行經天母的忠誠路,瞥見m家甜甜圈店門前的人龍長隊,心中不禁納悶起來,台灣人對於美味的追求到底是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為何每次總像某種近乎宗教狂熱似群體行動,像是種慶典或是儀式,可是到頭來卻一點意義也無。所以到最後每一波的浪潮消退後,連影子也瞬間蒸發了。從小籠湯包、葡式蛋塔、巨蛋麵包到甜甜圈(我還遺漏些什麼嗎?),一再的凸顯這種淺根、急功近利、幾乎盲從的社會文化群眾意識,基層的生活井民如此,又如何寄望領導階層呢!?

另一個剛從法國修業歸國的朋友R,想開間餐廳實現自我的理想,其他的朋友熱心的提供意見,七嘴八舌討論的結果重點卻是圍繞在如何快速回本的方法上。至於餐廳風格、菜餚走向或是口味等倒是顯得旁枝末節了,有朋友甚至熱心的想親自提供私家咖哩飯(那麼R君幹嘛大老遠跑去法國修業),那不如早點開家快炒99,後面說不定可以加註說是法國風,還可以搞個噱頭!總之歸納起來,在台灣開餐廳好像就是盡量壓低成本、打廣告、融資開連鎖...還可以將R君所獲得的證書用摟空雕花的木框裱起來掛在餐廳入口的玄關當個口碑的保證。至於菜色如何、道不道地,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哩!

撇開這件事不談,這期間特地去品嚐了兩家聽說目前在台北算是熱門的法國甜點專賣店,分別是moka和apres midi。去了moka位於當代美術館隔壁的總店,店面寬大,座位多,開放式的廚房顯得窗明几淨的,我們一行四人共點了10種不同的蛋糕,有法國傳統和師傅創作的,基本上製作功夫不錯,不過就口感而言,似乎偏向日式風格,奶油霜、慕思所佔的比例也多了些,這些東西說實在十分討喜,不過吃多了讓人倍感空虛,另外一些該加香草的蛋糕底味道也淡了些!另外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遇到的是新進服務人員,我們每點一個蛋糕,就得等這位先生在單子上搜尋了一下,他似乎不太清楚該項蛋糕的填單位置。又最後當糕點端上桌後,內子想替蛋糕們拍個照,相機剛拿出來,就被制止了,理由是什麼並不清楚,但是我想請問一下,如果是將蛋糕外帶後回家拍照,那誰來制止?而進店前我們也到了位於當代美術館內部的營業部晃了一圈,期間正好聽到一位顧客跟櫃台店員的對話如下:「請問一下那個澄黃色的外皮是用南瓜做成的嗎?」「對不起,這是商業機密!」喔喔!對不起,就算去吃Michelin三星的餐廳,侍者都會詳細告訴顧客面前這道菜主要的成份和大致上的做法,難道一個小小的蛋糕裡有太多不可告人的祕密?還是服務人員是刻意被訓練成如此,以簡化和省略太多專業的職前訓練?我不清楚,但我不希望這又是所謂的「島國之民」所擁有的氣度。

第二家是apres midi,在微風廣場後面狹小的單行道上,前不久才獨立自有的店面。中午前去的時候店裡沒有其他顧客,蛋糕櫃裡所擺設出來的樣式不多,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中央廚房並不在這裡,所以當日早上送來的糕點有限,得在等些時候另一批糕點才會到達。沒關係,櫃裡已經有幾種法國原生的傳統甜點,隨意點了五種外帶,回家品嚐後個人覺得味道相當扎實,該加的調味都有加足,口感整體感覺較接近法國藍帶的原貌,但這最後真的是因人而異,畢竟兩家的口味都已經針對國人的甜點口味而調整。沒能在該店內食用,所以也不清楚會不會遇到和前一家相同的問題,不過如果在台灣嘴饞想吃點法國甜點,內人又懶得不想動手的話,我想我會先去apres midi吧!至於其他的甜點專賣店這次沒機會嚐到,希望能保持水準久一點,直到下次回去∼不知道這個期望會不會很苛責?

沒有留言: